先跌后涨还是继续拉升,美元只给30秒反应时间?
10月29日,星期三。随着美联储本周议息即将进入落幕时刻,外汇市场的关注点从“是否降息”转向“如何降息”与“之后怎样走”。美元指数现交投99下方,处于窄幅震荡区间,交易层面已将25个基点的降息几乎完全反映在价格中。
真正具有方向意义的,更多取决于主席鲍威尔在记者会中的措辞——是把降息界定为“预防式微调”,还是向更连续的宽松路径靠拢;以及委员会对年内与明后年的政策路径如何沟通。在政府停摆造成的数据空窗期内,市场情绪对语言的敏感度被放大,美元的边际反应也因此更依赖预期差而非单一决议本身。
宏观层面看,本次降息若如期落地,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.75%—4.00%。名义增长此前仍不弱,但来自就业端的软化迹象正在累积:多家大型企业相继宣布对白领岗位进行优化,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提升效率的同时压缩了传统岗位需求。与此对应,通胀月度环比的回落虽有关税冲击后的结构性扰动,但核心物价的动量放缓仍然更能影响政策沟通中的“风险平衡”表述。
政策内部并非铁板一块。至少有一位官员可能支持50个基点的更大幅度降息,以更快对冲就业疲软风险,这提醒市场:委员会对“防范经济下行”与“防止通胀反弹”的权衡仍存在明显分歧。点阵图与前瞻指引方面,年内此前指向两次降息的倾向基本确立,但真正的博弈集中在2026年:若美联储仅给出相对克制的累计宽松幅度,而利率互换与远期定价却押注更深的降息——二者之间的错位,将成为美元中期方向的关键变量。若“官方路径”显着慢于“市场路径”,短期内美债前端收益率可能对冲式反弹,美元亦有阶段性走强的空间;但若指引释放“对劳动力市场更担忧”的信号,期限利差走阔与名义利率下行将对美元构成压力。
还需注意资产负债表政策的潜在拐点。若本次沟通明确量化紧缩(QT)进入尾声,且再投资更偏向短久期国债,则两端利率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细微变化:一方面,期限溢价下降有利于压低中长端收益率并稳定融资环境;另一方面,前端实际利率的边际下行,会通过利差渠道削弱美元的无风险回报吸引力。对美元指数而言,这类“久期友好、美元不友好”的组合,往往在政策落地后的数周内才逐步体现,而非在决议当晚一次性兑现。
美政府停摆进入第三周有余,使得官方就业与部分价格数据延迟发布。缺乏权威“锚点”时,市场更依赖企业公告、求职与裁员类的民间指标来校准基本面,这种“数据盲区”会放大沟通语气的影响力,也容易导致美元在记者会时出现“言多必动”的过度波动。短线若鲍威尔强调“通胀仍存在粘性、委员会内部存在健康分歧、无需承诺12月继续降息”,则与市场对连续宽松的押注形成落差,美元可能获得一次“偏鹰降息”的上冲;反之,若明确释放“视就业而定、倾向年内再降一次”的框架,美元的反弹动能大概率受限。
- 上一篇:双方联手对俄祭出新制裁,施压普京结束冲突
 - 下一篇:没有了
 


